京东三季报观察:超级供应链重塑增长逻辑 新业务加速“破圈”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京东不仅保持了核心零售业务的稳健增长,服务收入、用户规模与新业务拓展亦展现出强劲动能。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4日电 日前,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当季京东实现收入29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超出市场预期。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京东不仅保持了核心零售业务的稳健增长,服务收入、用户规模与新业务拓展亦展现出强劲动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超级供应链”体系正在从底层逻辑上重构增长路径,推动京东从零售平台向技术服务与实体融合的生态体演进。
核心业务基本盘稳固 多品类增长引擎协同发力
三季度,京东零售业务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结构优化趋势。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约为行业平均增速的4倍;商超品类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服装鞋帽品类增速约为行业的8倍。这些数据表明,京东在非带电品类上的深耕已见成效,逐步形成“多极增长”格局。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指出,尽管带电品类面临“以旧换新”高基数压力,但公司仍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持续挖掘日百与广告服务的增长潜力。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分散了单一品类波动风险,也增强了平台的整体货币化能力。
服务收入增速创两年新高 新业务呈“包抄”态势
三季度,京东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8%,占比提升至24.4%,创历史新高。这一变化标志着京东从“卖货”向“卖服务”的战略转型进入收获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京东外卖、酒旅为代表的新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进一步提速,且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投入收窄”,单均损益持续改善。
京东外卖不仅与零售业务形成协同,更在品质餐厅入驻、用户习惯培育上快速推进。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模型优化与盈利路径清晰,京东新业务正在对传统流量平台的基本盘形成“侧翼包抄”。这与十多年前京东凭借供应链能力颠覆家电零售格局的逻辑如出一辙。
超级供应链破局“内卷” 推动行业健康生态建设
在本轮消费复苏中,京东没有陷入简单的“低价竞争”,而是通过“超级供应链”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三季度,京东定制重磅新品数量达去年同期5倍,京东超市包销定制产品突破1万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从京东健康的新特药首发,到京东汽车的“国民好车”联合推广,再到京喜自营的“产业带厂货优选计划”,京东正在将供应链能力转化为产业协同与产品创新的驱动力。
据了解,在线下,京东3C数码店、京东MALL、京东养车等实体网络持续扩张,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新触点”。京东外卖在“11.11”期间合作的TOP300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增长13倍,其流量效应甚至带动周边三公里餐厅订单增长12%。这种“线上流量+线下履约”的闭环,正是京东区别于纯平台型公司的核心壁垒。
技术投入持续加码 AI与供应链深度融合
截至2025年三季度,京东体系研发投入累计近1600亿元。在物流环节,京东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已进入全国规模化复制;未来五年,京东计划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与10万架无人机,进一步提升全链路效率。
此外,在AI应用层面,京东健康推出“AI医院1.0”,实现“医检诊药”闭环;京东工业发布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并推出十大场景专属方案。这些举措不仅是“人工智能+”行动的具体落地,也标志着京东正从“供应链企业”向“供应链+AI”双轮驱动的科技企业转型。
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共生 超级供应链惠及多方
京东在追求商业增长的同时,持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截至三季度,京东已成为过去一年新增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并为全体一线员工及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在助农方面,京东持续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计划”,在“农特产购物节”中补贴覆盖超600个品类,助力乡村振兴。
可以说,从《财富》世界500强排名跃升至第44位,到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京东的成长路径印证了“以实助实”战略的长期价值。
京东2025年三季度的业绩,不仅是一张收入与利润的成绩单,更是一幅“超级供应链”驱动下生态协同、技术赋能与产业升级的路线图。在消费市场逐渐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的今天,行业龙头凭借其扎实的基础设施、技术积累与业务矩阵,正在走出一条区别于流量依赖型平台的高质量增长路径。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