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 企业资讯 > 正文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扬子江路径

新华财经|2022年11月15日
阅读量:

201621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自此,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中医药事业迎来高速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企业肇创之基, 扬子江担负的使命,是传承精髓的同时,让中医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浩宇说。

传承为基 创新为翼

20世纪80年代,扬子江药业与中医泰斗董建华合作,在传统名方基础上开发出“胃苏颗粒”和“荜铃胃痛颗粒”,为企业打造了第一条成长曲线。如今,扬子江药业集团已形成消化、呼吸、肿瘤、妇科、儿科等多治疗领域的产品矩阵,发展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并举,产业格局覆盖“药、医、养、食、游”的现代化医药企业,但中药板块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一方面,传统中医药宝库中不断有新的宝藏获得开发。扬子江药业先后与全国知名中医院、中医院校及名中医开发了蓝芩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百乐眠胶囊、双花百合片、银马解毒颗粒等。今年,企业又收获中药名方“健脾清化方”,在胃病领域为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填补了空白。

另一方面,遵古而不泥古。正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子江药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为传统中药添上现代化之翼。

例如,苏黄止咳胶囊由传统名方“麻杏石甘汤”加减划裁而来,用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咳嗽”。在开发阶段,扬子江药业将这个产品设计为胶囊剂型,易于患者和医生接受,又通过精制纯化技术和制剂手段,在充分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使服用量控制在每次3粒胶囊。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又将适应症明确为“感冒后咳嗽及咳嗽后变异性哮喘”,这对于医生尤其是西医用药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

质量为核心用药才放心

在扬子江药业,安全是底线,质量是红线,企业以药品监管“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坚守“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初心,把生产良心药、放心药作为最重要的责任。

中药材多以动植物为基本来源,在不同地域、季节,动植物中所含的药物成分会有一定的差异,中药产品中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影响。

经过近十年发展,扬子江药业全力打造的中药板块龙凤堂,其质控已经覆盖制药和用药的全链条。龙凤堂总经理张保华介绍,龙凤堂先后在甘肃、内蒙古、陕西、福建、江苏等全国多个地道药材产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品种实现了药材来源基地化,保障了原料来源的可控;建成现代化的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实现了原辅包材、成品和工艺介质、环境监测项目等的所有项目全覆盖;企业还建立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药品储运、合理用药、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质量和临床应用建立了管理制度和体系;同时,采用云端的溯码跟踪系统,将原料的产地、质量、成品的生产、检验等信息上传,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的追溯码,即可了解该批产品的相关信息。

当前,扬子江药业正致力于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能布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从源头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提质增效。同时,推动加快“智改数转”,并首创了中药整体集成物流系统、机器人投料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形成了一整套从中药材前期处理到提取的现代化解决方案,为中药智能化生产树立样板。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张保华表示,今后龙凤堂将沿着中药现代化这条路,在充分理解中医传统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加强和中医名家的合作,同时将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产品中去,开发出更多的现代中药。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